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北京市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

时间:2024-06-28 02:28: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6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

北京市人大


北京市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实施细则
市人大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选举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以保障选民当家做主,行使选举权利。
第三条 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第四条 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额。
第五条 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六条 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
第七条 驻京部队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选举出席区、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第二章 选举工作机构
第八条 区、县、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区、县选举委员会受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乡、镇选举委员会受区、县选举委员会的领导。
区、县、乡、镇选举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和委员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
第九条 选举委员会的职权是:
(一)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二)进行选民登记,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发选民证;受理对于选民名单不同意见的申诉,并作出决定;
(三)划分选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区,分配各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四)汇总公布代表候选人初步名单;组织选民对代表候选人名单进行讨论、协商,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五)规定投票选举日期;
(六)主持投票选举,确定选举结果是否有效,公布当选代表名单,登记当选代表,并发代表当选通知书。
第十条 区、县、乡、镇选举委员会设办公室,办理选举的具体事务。
第十一条 区、县选举委员会按区、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的管辖范围,设立选举工作指导组,指导辖区内各选区的选举工作。
划分为几个选区的较大单位,也设立选举工作指导组,指导该单位各选区的选举工作。
乡、镇选举委员会协助区、县选举委员会办理本辖区范围内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事务。
第十二条 各选区设立选区工作组,在区、县、乡、镇选举委员会的领导和选举工作指导组的指导下,办理本选区的选举事务。它的任务是:向选民宣传《选举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办理选民登记;组织选民推荐、协商代表候选人;安排投票选举事务以及办理选举委员会交办的
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选举工作指导组和辖区范围内各选区工作组的领导人员,由区、县选举委员会任命。较大单位的选举工作指导组和选区工作组的领导人员,由本单位党政机关、人民团体负责人和在群众中有代表性的人协商推选,报区、县选举委员会批准。
选举工作指导组和选区工作组,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工作人员若干人。
第十四条 选区可按照便于召开会议和讨论协商问题的原则,划分若干选民小组。由本组选民推选正、副组长,主持选民小组会议。
第十五条 选举委员会在工作全部完成后,即行撤销。有关选举的全部档案应分别送交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保存。

第三章 代表名额
第十六条 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根据精简、效能、便于开会讨论解决问题的原则确定。
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转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十七条 各选区应选的区、县、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应一次分配到各选区。
驻在乡、镇的中央、市属单位的职工,可以只参加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不参加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如需要参加,由区、县选举委员会同有关单位协商决定。
驻在区、县的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选举出席区、县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由区、县选举委员会与当地驻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协商提出,报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四章 少数民族的选举
第十八条 区、县、乡、镇辖区内,有少数民族聚居的,每一聚居的少数民族都应有代表参加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
同一少数民族的人口数不及辖区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的,其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同一少数民族的人口数,占辖区内总人口数百分之十五以上、不足百分之三十的,其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适当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但该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不得超过总名额的百分之三十。
第十九条 散居的少数民族应选当地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少于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第二十条 民族乡的选举按照《选举法》和其他有关法规办理。

第五章 选区划分
第二十一条 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
划分选区,应以便于选民参加选举活动和选举的组织工作,便于选民了解和监督代表以及便于代表联系选民为原则。
选区大小按照每一选区选一至三名代表划分。
第二十二条 居民区和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人数足以划为一个选区的,可划为一个选区;人数过多的,可划为几个选区;人数不足以划一个选区的,可与附近居民或邻近单位划为一个选区。

第六章 选民登记
第二十三条 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每次选举前对上次选民登记以后新满十八周岁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期满后恢复政治权利的选民,予以登记。对选民经登记后迁出原选区的,列入新迁入的选区的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从选民名单上除名。
第二十四条 进行选民登记和选民资格审查,必须依法办事,严肃认真,防止错登、漏登、重登。
第二十五条 在北京市有正式户口的选民,按下列办法登记:
(一)城、乡的居民、农民和个体工商户在户口所在地登记。
(二)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的正式职工(包括合同制工人),在本单位登记。
一个单位的职工分散在几个区、县工作的,一般应就地登记。遇有特殊情况,经有关区、县选举委员会协商,也可以集中到便于参加选举的区、县登记。
商业、服务业等流动性大、分布零散的单位,其职工在基层店或经济核算点所在选区登记。没有基层店或经济核算点的,在营业所在地的选区登记。
(三)离休干部在原工作单位登记,如本人要求到户口所在地参加选举,可以由本人持单位证明,到户口所在地选区工作组办理选民登记。原工作单位不在本市的在户口所在地登记。
(四)退休职工在户口所在地登记。
(五)合同工、协议工、代课教员,在现工作单位登记。临时工在户口所在地登记;工作比较固定的,可以由户口所在地选区工作组发给证明,转移到现工作单位参加选举。
(六)参加生产服务社的人员,凡集中生产的,在单位登记;凡分散在户生产的,在户口所在地登记。
(七)在校学生,在本校登记。
(八)身兼数职或担任名誉职务的人员,在发工资的单位登记;不领工资的,在户口所在地选区登记。
(九)人民武装警察在本部队登记。
(十)选民名单公布后至投票选举日前,正式户口迁入本市的人员,按上述规定补办登记手续。
(十一)选民名单公布后至投票选举日前,恢复政治权利的人员,按上述规定补办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 正式户口不在北京,经组织调遣来京工作、学习的人员,不能回原地参加选举的,经本人申请,由现在的单位征得户口所在地或原工作单位同意,并提出选民资格证明,可以由现在单位的选区进行选民登记,参加本市的选举。
选民实际上已经迁居外地,但是没有转出户口的,可以发给选民资格证明,在现居住地的选区参加选举。实际上已经在本市居住,但是没有正式户口,又不能回原居住地参加选举的,由本人取得原户口所在地的选民资格证明后,现居住地的选区可予以登记,发给选民证。选民证不能作
为申报户口的根据。
第二十七条 原籍在本市或出国前在本市居住的旅居国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选举期间在国内的,可以参加本市的选举。
第二十八条 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
第二十九条 因反革命案或者其他严重刑事犯罪案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的人,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在被羁押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
第三十条 下列人员准予行使选举权利:
(一)被判处管制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正在取保候审或者被监视居住的;
(三)被判处有期徒刑缓刑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被判处拘役或者正在受行政拘留处罚的;
(五)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六)被羁押,正在受侦查、起诉、审判,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没有决定停止行使选举权利的;
(七)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一)至(四)项所列人员,现有工作单位的,在工作单位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没有工作单位的,在户口所在地进行选民登记,参加选举。被判处拘役或者正在受行政拘留处罚的人,经选举委员会和执行机关决定,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或者委托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代为
投票。
(五)至(七)项所列人员,由监狱、看守所或者劳改、劳教场所分别负责办理选民登记,并发给选民转移证明,一般由本人将选民转移证明和委托书寄交原户口所在地选区有选举权的亲属或者其他选民,委托其到选区工作组登记,代为投票。
第三十一条 选民登记工作完毕后,由选举委员会在投票选举日三十日以前公布选民名单,划分选民小组,发选民证,公布投票选举日期和地点。
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提出申诉。选举委员会对申诉意见,应在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申诉人如果对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在投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向区、县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在投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人民法院的判决为最后决定。

第七章 代表候选人的提出
第三十二条 代表候选人,按选区提名产生。凡本区、县或本乡、镇的选民都可以被提名为本区、县或本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
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十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推荐者应向选举委员会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
第三十三条 各选区的选民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推荐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均不得超过本选区应选代表的名额。
第三十四条 各选举组织对于合法提出的代表候选人要如实上报,不得隐瞒、调换或增减。选举委员会汇总各方面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名单和情况后,于投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按选区公布代表候选人初步名单。
第三十五条 各选区应按选民小组,组织选民对选举委员会汇总公布的代表候选人初步名单进行反复讨论,选区工作组可以召集由选民小组或者几个选民小组联合推选的选民代表进行民主协商。必要时,也可以进行预选。选举委员会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见,按照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
代表名额三分之一至一倍的规定,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在投票选举日的五日以前公布。
第三十六条 代表候选人名单,按姓氏笔划顺序排列。经预选确定的,按得票多少顺序排列;票数相等的,按姓氏笔划顺序排列。
第三十七条 选举委员会应当向选民介绍代表候选人的情况。推荐代表候选人的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可以在选民小组会议上介绍所推荐的代表候选人的情况。但是在投票选举日必须停止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

第八章 投票程序
第三十八条 各选区应按选举委员会确定的投票选举日进行选举。
第三十九条 每个选区根据选民分布情况,可以设立一个或几个投票站。
投票站由选举委员会派人主持。
第四十条 投票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按选举委员会规定的格式,印制选票。选票上的代表候选人的排列顺序,应与公布的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的排列顺序一致。
(二)召开选民小组会,推选监票、计票人员,宣布投票应注意的事项。
(三)为投票站配备登记、发票、验票、解说、代书等工作人员,每个工作人员都应熟悉投票程序,明确职责和纪律。
(四)在投票站张贴本选区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和简况、应选代表名额以及投票应注意的事项。
第四十一条 正式代表候选人不得担任本选区投票站的任何工作。
第四十二条 实行无记名投票。
投票站应为选民设置不受干扰的书写环境。选民写票,其他人不得观看和干预。代书人应按投票人的意志写票,并为投票人的选举情况保守秘密。
第四十三条 选民要亲自到投票站投票。
老弱病残等不便到投票站投票的,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
在选举期间外出的选民,经选区工作组同意,可以书面委托本选区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三人。
第四十四条 选举人对于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选民,也可以弃权。
第四十五条 投票前,由监票人当众检查票箱并加封条,然后开始投票。投票结束,当众封箱。开箱计票时,应将投票人数和票数加以核对,并作出记录,由监票人签字。
第四十六条 投票站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该投票站须另行选举。
每一张选票所选的人数,等于或者少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有效;多于规定应选代表人数的作废。
第四十七条 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选举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代表候选人名额超过应选代表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当就票数相等的候选人重新投票。
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名额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应当在没有当选的代表候选人中另行选举,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得票数不得少于选票的三分之一。
第四十八条 选举结果由选举委员会依法确定是否有效,并在各选区分别宣布。

第九章 对破坏选举的制裁
第四十九条 为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
(一)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
(二)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三)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6年12月26日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1号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已经第8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2年7月15日起施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姜伟新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的管理,保障公平分配,规范运营与使用,健全退出机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运营、使用、退出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通过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筹集,可以由政府投资,也可以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投资。

  公共租赁住房可以是成套住房,也可以是宿舍型住房。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

  第五条 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档案。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都有权进行举报、投诉。

  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接到举报、投诉,应当依法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章 申请与审核

  第七条 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地无住房或者住房面积低于规定标准;

  (二)收入、财产低于规定标准;

  (三)申请人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在本地稳定就业达到规定年限。

  具体条件由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根据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请人应当书面同意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核实其申报信息。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对在开发区和园区集中建设面向用工单位或者园区就业人员配租的公共租赁住房,用人单位可以代表本单位职工申请。

  第九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经审核,对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登记为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对象,并向社会公开;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申请复核。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复核,并在15个工作日内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三章 轮候与配租

  第十条 对登记为轮候对象的申请人,应当在轮候期内安排公共租赁住房。

  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租赁住房需求,合理确定公共租赁住房轮候期,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轮候期一般不超过5年。

  第十一条 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确定后,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配租方案并向社会公布。

  配租方案应当包括房源的位置、数量、户型、面积,租金标准,供应对象范围,意向登记时限等内容。

  企事业单位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范围,可以规定为本单位职工。

  第十二条 配租方案公布后,轮候对象可以按照配租方案,到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进行意向登记。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对意向登记的轮候对象进行复审。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对复审通过的轮候对象,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采取综合评分、随机摇号等方式,确定配租对象与配租排序。

  综合评分办法、摇号方式及评分、摇号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四条 配租对象与配租排序确定后应当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配租对象按照配租排序选择公共租赁住房。

  配租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复审通过的轮候对象中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孤老病残人员等,可以优先安排公共租赁住房。优先对象的范围和优先安排的办法由直辖市和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布。

  社会力量投资和用人单位代表本单位职工申请的公共租赁住房,只能向经审核登记为轮候对象的申请人配租。

  第十六条 配租对象选择公共租赁住房后,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与配租对象应当签订书面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签订前,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将租赁合同中涉及承租人责任的条款内容和应当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形向承租人明确说明。

  第十七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一般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或姓名;

  (二)房屋的位置、用途、面积、结构、室内设施和设备,以及使用要求;

  (三)租赁期限、租金数额和支付方式;

  (四)房屋维修责任;

  (五)物业服务、水、电、燃气、供热等相关费用的缴纳责任;

  (六)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形;

  (七)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办法;

  (八)其他应当约定的事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合同签订后,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在30日内将合同报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第十九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略低于同地段住房市场租金水平的原则,确定本地区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应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调整。

  第二十条 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数额,应当根据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确定。

  第二十一条 承租人应当根据合同约定,按时支付租金。

  承租人收入低于当地规定标准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申请租赁补贴或者减免。

  第二十二条 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的租金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规定缴入同级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偿还公共租赁住房贷款本息及公共租赁住房的维护、管理等。

  第二十三条 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共租赁住房的,经公共租赁住房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同意,承租人之间可以互换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

第四章 使用与退出

  第二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负责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的维修养护,确保公共租赁住房的正常使用。

  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维修养护费用主要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收入以及配套商业服务设施租金收入解决,不足部分由财政预算安排解决;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维修养护费用由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承担。

  第二十五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不得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性住房性质、用途及其配套设施的规划用途。

  第二十六条 承租人不得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确需装修的,应当取得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同意。

  第二十七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退回公共租赁住房: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承租人拒不退回公共租赁住房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退回;逾期不退回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租赁住房使用的监督检查。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对承租人使用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况进行巡查,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依法处理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 承租人累计6个月以上拖欠租金的,应当腾退所承租的公共租赁住房;拒不腾退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条 租赁期届满需要续租的,承租人应当在租赁期满3个月前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准予续租,并签订续租合同。

  未按规定提出续租申请的承租人,租赁期满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拒不腾退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一条 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一)提出续租申请但经审核不符合续租条件的;

  (二)租赁期内,通过购买、受赠、继承等方式获得其他住房并不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条件的;

  (三)租赁期内,承租或者承购其他保障性住房的。

  承租人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应当为其安排合理的搬迁期,搬迁期内租金按照合同约定的租金数额缴纳。

  搬迁期满不腾退公共租赁住房,承租人确无其他住房的,应当按照市场价格缴纳租金;承租人有其他住房的,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或者其委托的运营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承租人腾退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二条 房地产经纪机构及其经纪人员不得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出租、转租、出售等经纪业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工作中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一)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出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未履行公共租赁住房及其配套设施维修养护义务的;

  (三)改变公共租赁住房的保障性住房性质、用途,以及配套设施的规划用途的。

  公共租赁住房的所有权人为行政机关的,按照本办法第三十三条处理。

  第三十五条 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不予受理,给予警告,并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档案。

  以欺骗等不正手段,登记为轮候对象或者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档案;登记为轮候对象的,取消其登记;已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责令限期退回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并按市场价格补缴租金,逾期不退回的,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承租人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第三十六条 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门责令按市场价格补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的租金,记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档案,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3倍以下但不超过3万元的罚款:

  (一)转借、转租或者擅自调换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的;

  (二)改变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用途的;

  (三)破坏或者擅自装修所承租公共租赁住房,拒不恢复原状的;

  (四)在公共租赁住房内从事违法活动的;

  (五)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闲置公共租赁住房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承租人自退回公共租赁住房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共租赁住房;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的,依照《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记入房地产经纪信用档案;对房地产经纪人员,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对房地产经纪机构,取消网上签约资格,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住房保障)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5日起施行。






柳州市煤气公司送气服务管理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民政府


柳州市煤气公司送气服务管理规定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用户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为方便用户搞好送气服务,提高送气服务质量和送气率,根据公司送气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送气人员的条件及招聘办法
1.1送气工是为满足用户需要而设置的短期零工,不属公司正式职工,其收入是为用户提供送气服务,向用户收取的劳务费。
1.2 凡被骋用的送气人员,必须有公司职工或聘用工做担保,担保人必须保证被担保人诚实可靠,无违纪违章行为,当被担保人在公司工作期间,因个人责任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时,在被担保人无力承担或下落不明的情况下,由担保人负责承担。
1.3 招聘的送气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身体健康、无传染疾病、慢性病。必须具备有柳州市就业和综合治理等要求的各种证件
(身份证、暂住证、计划生育证、就业证等)方可膊用。
1.4送气人员必须思想素质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乐于为人民做好事,举止文明、工作热情、办事周到、服务态度好。
1.5送气人员必须参加公司组织的安全知识和服务标准培训班,并取得公司颁发的合格证。懂得液化石油气、钢瓶及燃气器具的基本常识和—般故障排除。做到“六会”,即:会点火、会上减压阀、会试漏、会通堵、会处理紧急事故。
1.6送气人员必须有熟练的运输钢瓶技能和必要的体力,经考察合格后由公司发给送气服务证,无服务证考不得上岗送气。被公司辞退或本人要求辞职的送气人员必须将服务证交回公司。
1.7 招聘送气人员由液化气分公司提出申请及初步入选,交公司人事部门会同保卫科负责审核办理招聘手续。披招聘人员必须向液化气分公司交纳150元押金,作为钢瓶和赊气费用。
第二条:送气工作岗位职责
2.1送气人员必须热爱煤气公司,热爱本职工作.牢记自己是煤气公司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的服务人员,做到“热情、和气、周到服务”,不说不做有损公司利益和形象的话和事,自觉维护煤气公司的信誉。
2.2送气人员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遵守本公司的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服从供应处班长的领导和工作安排。班长安排做供应处内的业务工作,不得拒绝不干,有意见可以提出或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主管送气工作的供销部在接
到送气人员的意见和反映后,应尽快给予处理、答复。
2.3送气人员以送气为主,兼做接收用户换气的空瓶并清 洗干净,帮助老弱病者及妇女将重瓶送到其运输工具上装好。
2.4送气人员必须按与用户约定的时间将重瓶送到用户家中,将减压阀、胶管装好,检查无泄漏,告诉用户安全操作方法,并将《送气回单》经用户签字后连同空钢瓶带回交供应处。若用户未交纳钢瓶复置费,应按供应处的指令的收取钢瓶复置费—起带
回交供应处,或交待用户及时到供应处交钢瓶复置费。
2.5送气人员应主动协助供应处的营业人员和保安人员搞好供应处的环境卫生和安全防火工作。
2.6送气人员每次送出重瓶的数量和修理钢瓶的附件由供应处分配。
2.7送气人员在送气前,必须对待送的重瓶进行外观及泄漏检查并刷洗干净,经当班营业员确认钢瓶完好无泄漏,方可送气。若用户因泄漏投诉,应无偿换送和处理。
2.8用单车或摩托车送气时,每次送气瓶数不能超过两瓶,否则按违章处理。
2.9送气人员必须主动向外承揽送气任务,按约定时问把气瓶送到用户家中,不得因路程、楼层等原因拒绝送气,做到送气数量逐月有所提高。
2.10送气人员必须积极为公司承捞液化气开户,凡引来用户,可按公司的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第三条:送气收费标准
3.1 三公里以内每瓶收服务费三元,每增加一公里加收一元,五层楼以下不计楼层费,六楼及六楼以上增收楼层费伍角。
3.2送气人员收取的服务费金额必须填写在送气单上,每送—瓶气,向供应处当班营业员交陆角管理费,登记入账,其中壹角钱用于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公司收取的伍角钱用于统—服装,电话费用和年终对表现好的送气人员给予奖励等。送气人员若不填送气单一经发现对送气人员及当班营业员处以5倍罚款。
第四条:送气人员的待遇
4.l送气人员属本公司短期零工,公司可根据供应处送气工作量多少确定送气人员。送气人员的收入只能从送气服务费中向用户按规定提取。公司不另承担送气人员的一切费用。
4.2送气人员是为了满足用户需要而设立的。送气人员在送气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若发生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费用由本人和第三考负责。公司不承担责任。
第五条:送气人员辞退和违纪处理
5.1 凡被招聘的送气人员辞职不干,必须提前十五天书面报液化气分公司、保卫科和人事科,在办清育关手续后才能离岗。若有不辞而别或未经同意而离开岗位者,其押金作为十陷公司的损失费用不退还本人。
5.2送气人员必须按公司规定收取送气服务费,不得多收,若有多收者,经查出,除退还多收部分外,还必须写出书面检查,向用户赔礼道歉,扣本人50%的押金,情节严重者扣全部押金作为公司信誉受损的补尝并作辞退处理。
5.3送气人员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或者违反社会治安,经二次教育不改者,公司有权辞退,因此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由违规者自负。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公司有权向违规者索赔,扣除其抨金和要求另行补偿损失。
5.4 凡不请假、两天不上岗送气者,视为自动离职,公司有权另行聘请人员,造成一切后果由当事者自负,其押金归公司作为损失补偿费。
5.5 供气处的营业员要加强对送气人员的管理,督促送气人员严格按公司的规定搞好送气服务工作,若送气人员违反公司的管理规定,谐仆员又没有检查督促纠正,造成用户投诉,对本公司信誉造成影响的,除送气人员向用户赔礼道歉外,视情节轻重扣除当班营业员当月部分或全月工资。


二00一年六月十二日